华西心理专家:那些伤害自己身体的孩子 需得到危机干预
2021-05-16 19:51 来源: 掌上凉山
举报

这几天,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热点,再加上中高考复习的紧张进行,

学校的孩子们似乎也在经历着人生中一段不同寻常的心理历程......

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教授殷莉告诉记者,家长们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,因为,有的孩子正在用家长所没有察觉的方式伤害自己。殷教授说,她曾经接诊过一个女孩子,从手腕到手肘部位,全部是一道道的伤疤,其中还有一些陈旧性伤疤,都是女孩自己用刀割伤的。

世界公益宣传画:

珍爱生命,拯救边缘的自己

这些故意伤害自己的孩子们

其实发生了自伤行为

自伤行为的医学名称是“非自杀性自伤行为”(Non-suicidal self-injury,NSSI),是指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,直接、故意、反复伤害自己身体的一系列不被社会文化所认可的行为。

自伤行为的表现

常见于但不限于——用刀或利器割刺自己、用烟头烫自己、抠或抓自己、用力拔扯自己的头发、用头撞墙、用力咬自己、用绳索捆绑自己、食用不能吃的食物、把头浸埋在水中使自己窒息等行为,其中最常见的是刀割。这样的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,约为8%~30%。大部分自伤在 12~14 岁之间出现。

据了解,自伤的孩子容易片面关注负性事件,忽略积极方面,也更容易遭遇困境而产生不良情绪。他们会习惯性地惩罚或贬低自己,通过自伤来表达对自己的愤怒,也有的孩子自伤是一种求救,想吸引家人注意。这一切,都需要得到学校、家长的高度重视。


对于这种情况,学校以及社会各个层面应该如何干预呢?

  1. 家长

及时察觉,尽早干预

华西心理卫生中心殷教授认为,首先应该重视亲子关系,每天对孩子给予至少半小时的高质量陪伴,和孩子共同梳理一天的情况。这样能够及时察觉孩子的性格、情绪、行为等方面的可疑变化,如果发现孩子的自伤行为,就能给予及时的制止,避免行为的强化。

熟悉孩子心理发展变化,因材施教

孩子在长大,家长需要适应他们的变化,了解他们每个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,因材施教。学会接纳孩子的各种状况,提高亲子沟通技巧,学会鼓励、倾听孩子,支持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获得自主体验。

管理好自己情绪,减少负面情绪传导

父母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,不要把自己在事业、生活、人际交往中的负面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,创造稳定、有序、平和的家庭环境,培养积极关注、平等沟通的家庭氛围。

孩子像个垃圾桶装下了你们的负面情绪,他又要往哪里去倒呢?......

了解心理健康知识,科学应对

家长可以主动了解一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科普知识,及时与老师沟通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。如果孩子确实存在心理问题,甚至有患病的可能性,要及时就诊,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科学地应对。


2.学校

接纳关心学生,个体化帮助

学校应该关心、接纳有自伤行为的学生,积极与家长沟通,提供心理辅导并制定个体帮助的方案。

建立预防与预警机制

学校应纠正校园排斥、孤立及欺凌行为,建立自伤行为的预警机制,主动发现高风险学生,及时处理学生在校的自伤行为,防止自伤在学生中的蔓延。同时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,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。

3.社会

社会应该通过媒体、书籍等媒介正面、积极地向公众传达儿童青少年自伤的正确知识,纠正大众对于自伤行为的错误认知和不良态度,并向青少年提供正确的处理方式和求助途径。
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我司立场
发表
相  关  推  荐
换一换
推荐阅读